曹锦轩,男,1982年生,湖北天门人,我校2004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友,现任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Food Chemistry编委,Frontier in Microbiology、Frontier in Nutrition、Foods等杂志客座主编,《食品科学》、《未来食品科学》、《肉类研究》等杂志编委、青年编委,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猪业标准化工作组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工委委员,浙江省杰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曹锦轩的求学之路非常的丰富,2004年本科毕业于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生科院;2010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硕博连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畜产品加工与资源功能化利用;2011年至2021年任职于宁波大学,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14年至2015年公派访问赫尔辛基大学Per Ertbjerg教授肉品科学实验室;2019年6月至12月公派访问布里斯托大学英国皇家科学院 Stephen Mann院士有序材料实验室;2021年9月以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层次人才引进形式,任职于北京工商大学。
曹锦轩教授研究聚焦于畜产品加工与资源功能化利用:肉制品嫩度改善机制,传统肉制品风味形成与稳定性调控机制,功能性糜类肉制品与骨汤开发,畜产危害因子快速检测,畜产源生物钙营养转运,畜产源微纳分子自组装与递送。食用品质是肉制品最重要的商品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嫩度、持水性、色泽、风味,其加工影响因素与肌肉内部结构及成份形态有关。作为肌细胞内部重要亚细胞器成份,肌原纤维结构变化(物理、生化、化学)对肉制品食用品质有重要影响。在《肌原纤维结构与肉制品食用品质》这篇课题中,曹教授作为主讲人围绕肌原纤维结构变化线索,阐明了肉制品嫩度和风味形成机制。从细胞色素C介导的凋亡酶级联反应角度,探明了肉品嫩度改善机制(caspase-3诱发微丝解聚导致肌原纤维崩解);深度追踪肌原纤维水解产物,揭示了肉制品滋味形成机制(肌球蛋白MHC和LC水解分别产生鲜味和苦味);探索肉制品香气的挥发与保留,厘清了气味稳定原理(肌原纤维对肉香气成份的吸附)。因此他认为将上述肌原纤维结构与肉制品食用品质互作关系,合理运用于肉类工业中,对肉制品食用品质进行工艺调控,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曹锦轩教授能够拥有如此大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关键在于他能够长久坚持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曹锦轩教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担任北京工商大学“畜产品加工与资源功能化利用”课题组组长,主持或完成国家级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81篇,其中JCR一区71篇,副主编国家十二五教材两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项(转让转化9项)。
曹锦轩教授所获个人荣誉称号及兼职
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8年,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杰出审稿人奖(全球Top10%);
2018年,Food Hydrocolloids杂志杰出审稿人奖(全球Top10%);
2018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杂志杰出审稿人奖(全球Top10%);
2018年,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杂志杰出审稿人奖(全球Top10%);
2018年,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杂志杰出审稿人奖(全球Top10%);
2019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一等奖;
2021年,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2年,入选食品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曹锦轩教授课题组相关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