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办学历史悠久。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法学院办学历史源于1989年成立的政史系,1994年更名政法系,1998年与原财经系合并组建财经政法学院,2010年7月学校学科重组成立法学院。法学院下设法学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两个教学基层组织,建有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恩施)基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所、刑事法治研究所三个学术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现设有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民族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专业于2012年成为湖北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师资队伍雄厚。法学院现有教职工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达6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达50%以上。拥有律师资格证教师10余人,特聘教授3人,客座教授9人,外聘及兼职教师3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000人,研究生20余人。法学院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制度治院、改革兴院”的办学思想,走内涵发展道路,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校内建有法学综合实验室、刑事侦察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社会弱者维权中心(法律诊所教学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已建成20余家协同育人基地。协同育人教学效果良好。
科研成果丰厚。法学院科研实力、社会服务能力较强,学科建设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发展潜力。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主持教育部、国家民委、湖北省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等20余项,承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多名教师受聘担任地方政府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顾问,参与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工作。
学生培养质量优异。法学院创新就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0%,为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及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在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学院全体教师正凝心聚力、追求卓越,努力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把法学院建成优秀人才培养的摇篮、民族地区发展的智库!
法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718—8445136
法学院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
历史沿革:本专业设立于1994年,2004年本科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资源共享与教学改革的示范辐射作用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12月,被列为湖北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特色优势: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学教育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民族院校法学教育的担当使命。我们将民族法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并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了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同步实践教学模式,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需要,掌握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法学方法和法律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操守、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司法实务部门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法律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
专业定位:着力培养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法学专业秉承学校办学定位,注重将西部基层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发展对于法治人才的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标准,着力为乡村振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培养模式:本专业按照“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突出应用、分类培养”的办学思路,建立面向基层法治建设的“121”多元协同培养模式。“121”是指1年以通识教育为主,2年以专业教育和课程实践教育为主,1年以综合实践教育为主。多元协同是指多主体(任课教师+、法学专业+、学校+)协同育人。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证据法、商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监察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等;
主要实践环节:专业认知、法律诊所、模拟审判、法律职业规划与指导、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制:四年
招生对象:文科/理科生
授予学位: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即授予法学学位。
我院学子参加比赛及教学场景